有一种动物也像气象树一样会变色它叫什么?

是变色龙。

避役(学名:Chamaeleonidae)(英语:chameleon)俗称变色龙,蜥蜴亚目(Sauria)避役科(Chamaeleontidae)爬行类,产于东半球,主要树栖,每2~3趾并合为二组对趾、端生牙,舌细长可伸展,特征为体色能变化。

它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变色这种生理变化,一种说法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来完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变色龙不是靠色素细胞变色,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

扩展资料: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文指出,依据动物专家的最新发现,变色龙变换体色不仅仅是为了伪装,体色变换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实现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和同伴沟通,这相当于人类语言一样,进而表达出变色龙的意图。

拉克斯沃斯发现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表达是通过变换体色来完成的,它们经常在捍卫自己领地和拒绝求偶者时,表现出不同的体色。他说,“为了显示自己对领地的统治权,雄性变色龙对向侵犯领地的同类示威,体色也相应地呈现出明亮色;当遇到自己不中意的求偶者时,雌性变色龙会表示拒绝,随之体色会变得暗淡,且显现出闪动的红色斑点;此外,当变色龙意欲挑起争端、发动攻击时,体色会变得很暗。”

百度百科-变色龙

变色龙怎么读英语

变色龙的英语是chameleon。

变色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体颜色,比喻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或者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原是一种爬行动物的俗称,学名是避役,它因能根据环境和形式的变化,通过调整自己的肤色来适应而得名,被人们用来讽刺没有立场、原则,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的人。

变色龙英语为Chameleon

变色龙简介:

变色龙是蜥蜴目避役科爬行动物的统称,学名避役。皮肤被颗粒状鳞覆盖,真皮内有多种色素细胞,能随时伸缩,变化体色;头上有钝三角形突起;双眼各自独立,可以自由转向不同视角;背部有嵴。

四肢较长,前后肢均具5指、趾,分为相对2组,前肢内侧3指愈合,外侧2指愈合在一起,可相互握持;后肢相反,内侧2趾和外侧3趾愈合,并相对持。变色龙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少数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南部。栖息于树上,少数物种栖息于地面。

以食昆虫为主。繁殖方式大多数为卵生,少数为卵胎生。卵生变色龙在交配后3-6周产卵。小型变色龙产2-4枚卵,而大型变色龙可产20-200枚卵。孵化期一般4-12个月。有些卵胎生变色龙种类有5-7个月的妊娠期,1次可产多达30个幼体。

变色龙因火灾或者森林砍伐等影响避役的寿命、幼体产出的时间和影响种群栖息地。致使有43个变色龙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全世界大约36%的变色龙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变色龙是爬行动物,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避役的体长约15-25厘米,身体侧扁,背部有脊椎,头上的枕部有钝三角形突起。四肢很长,指和趾合并分为相对的两组,前肢前三指形成内组,四、五指形成外组。

后肢一、二趾形成内组,奇特的三趾形成外组,这样的特征非常适于握住树枝。它的尾巴长,能缠卷树枝。它有很长很灵敏的舌,伸出来要超过它的体长。人们一贯认为它舌尖上有腺体,能够分泌粘液粘住昆虫,但事实上,变色龙捕猎时主要靠舌尖产生的强大吸力吸住猎物。

它一双眼睛十分奇特,眼帘很厚,呈环形,两只眼球突出,左右180度,上下左右转动自如,左右眼可以各自单独活动,不协调一致,这种现象在动物中是罕见的。双眼各自分工前后注视,既有利于捕食,又能及时发现后面的敌害。

变色龙用长舌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1/25秒便可以完成,而且它们的舌头的长度是自己身体的2倍。在树上一走一停的动作使天敌误以为是被风吹动的树叶。

(6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如山baby的头像
    如山baby 2025年10月04日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如山baby”

  • 如山baby
    如山baby 2025年10月04日

    本文概览:是变色龙。避役(学名:Chamaeleonidae)(英语:chameleon)俗称变色龙,蜥蜴亚目(Sauria)避役科(Chamaeleontidae)爬行类,产于东半球,...

  • 如山baby
    用户100404 2025年10月04日

    文章不错《有一种动物也像气象树一样会变色它叫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