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佛教的世界观
世界分为心和心外之物
身体是身外之物
心外之物是随缘的
缘就是条件
事物随着条件的生成而生成
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条件的灭亡而灭亡
所以不具有永恒性和真实性
肉身不坏等等说法
都是一种表法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只有得到佛陀授记后,才可以称为菩萨。
就有如须弥陀智者(Sumedha,善慧;妙智),在他还没有被燃灯佛授记之前,他就已经在超过两万亿尊佛面前发愿要成佛。根据《耶轮陀罗长老尼譬喻》,未来的耶轮陀罗也在那么多尊佛面前发愿协助他修菩萨道。即使在还没有被授记之前,我们的菩萨已经通过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外在财物、妻子、儿女、王位、肢体与生命来实践十波罗蜜。他所布施出去的眼睛多过天上星星的数目。如果把他舍弃的身体堆积起来,那要比须弥山还要来得高。而且他在许多尊佛座下出家、清净自己的戒、学习佛陀的教法、修定直至证得八定及五世间神通,以及修习观禅直至行舍智。他就是这样精进地实践十波罗蜜以获得授记。
当他身为须弥陀隐士,以及遇到燃灯佛时,他具足了发至上愿的八项条件,即:人身、男性、因、遇见佛陀、出家为相信业力果报的沙门、具备了八定五神通诸德成就、愿为佛陀奉献自己的生命、及拥有极强之欲想证悟佛果。如果他愿意的话,他有能力在燃灯佛还没有讲完一首四行偈之前就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及四无碍解智。
诸波罗蜜的第一个条件是「至上愿」(abhi-nihara),而此愿又必须具备八个条件。此愿就是:「能度者我当度之;能解脱者我当解脱之;能驯服者我当驯服之;能平息者我当平息之;能得舒适者我当令其舒适;能证悟涅盘者我当引导他至证悟涅盘;能清净者我当清净之;能觉悟者我当令其觉悟。」这是一切波罗蜜必须具备的条件。
而此愿又必须具备以下八个条件:
一、人身;
二、男性;
三、因;
四、得见导师(即:佛陀);
五、出家;
六、德成就;
七、增上行;
八、(想要成佛的)极强之欲。
(一)人身(manussatta):只有得人身者所发的至上愿才有效,龙、金翅鸟等所发的至上愿是无效的。为什么呢?因为其它身与必定以人身证得佛果的佛陀不相符。
如果有足够强的愿或善欲想要成佛,可能会在未来成佛。但应当记得有这么一句格言:「若愿望就是马儿,乞丐就可以骑马。」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只是发个愿就能够获得想要的东西,那么,穷人很快就会变成富翁了。所以只凭发愿是不可能证得佛果的。必须通过舍弃一切财富、肢体与性命去圆满十波罗蜜。如果这么做,就有可能会在未来成佛。
(二)男性(livgasampatti):对于已得人身者,只有男人所发的至上愿才有效,女人、黄门、无性人及阴阳人所发的至上愿是无效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必定是男性的。就有如佛陀所说的:「诸比丘,这是不可能的,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即女人能够成为正等正觉的佛陀……」(Majjhima-3-100. Avguttara-1-30. Abhidhamma-2-349)
(三)因(hetu):这是指已证得所需的助缘。即使是男人,他所发的至上愿必须在具足所需的助缘之下才有效,意思是他必须具足所需的基础,否则即无效。
(此因是指)他必须有能力在听佛陀开示一首有关四圣谛的偈的当时或刚听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他必须拥有足够的波罗蜜才能具备如此证悟阿罗汉果的条件。
在还没有被佛授记为菩萨之前,他应该如何累积这些波罗蜜?《中部注疏》提到:
一、他在佛陀座下出家;
二、他清净自己的戒;
三、他学习佛陀的教法;
四、他修止禅直至证得八定;
五、他修观禅直至行舍智。
这些是所需的助缘。但(在波罗蜜圆满之前)他并没有致力于证悟道果,因为那会断了他所修的菩萨道。
(四)见师(sattaradassana);遇见佛陀:这是指遇到佛陀本人。只有在一位活着的佛陀面前所发的至上愿才有效。当世尊证般涅盘之后,在佛塔前、菩提树下、佛像前、辟支佛前或佛弟子前所发的至上愿是无效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对象缺少了确定该愿的能力。
(五)出家(pabbajja):只有出家为佛教比丘或相信业因与业能生报的沙门(kammavadi, kiriyavadi)在佛陀面前所发的至上愿才有效。在家人所发的至上愿并无效。为什么呢?因为在家身与佛陀的出家身并不相符。在最后一世时,伟大的菩萨必须在出家之后才会证悟佛果,而不会还是一个在家人时即证悟。所以在发那至上愿时,只有具足了所需素质的出家人所发的愿才会有效,而证悟佛果所需的特别素质只能存在于出家人。
(六)德成就(gunasampatti):即证得神通等圣洁的品德。因为只有拥有八定与五神通的出家人所发的至上愿才有效。八定是四色界禅与四无色界禅。五神通是神变通(如意通)、天耳通、他心通、天眼通及宿住随念(宿命通)。
没有这些素质的人所发的至上愿是无效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伟大的菩萨必须具备所需的助缘与五神通,以便在发至上愿之后有能力独自(无师自通地)省察(应实践的)诸波罗蜜。
(七)增上行(adhikara):这是指完全地奉献。只有具足了上述的素质,而且能够完全地奉献自己的生命给佛陀的人所发的至上愿才有效。
(八)极强之欲(chandata):即想要成佛的极强之善欲。拥有上述各种素质的人必须也拥有极强之善欲想要证得佛果。只有如此他所发的至上愿才有效,不然则无效。
以下的譬喻形容了那想要成佛之欲必须强到什么程度:
如果他听人说:「只有能够单凭双臂之力游过整个充满水的宇宙而到达彼岸的人,才能够证得佛果」,他也不会认为那是什么难事。他会充满想要实行该项任务之欲,而绝不会退缩。
如果他听人说:「只有能够单凭双足之力走过整个充满无火、无烟但烧得火红的火炭的宇宙而到达彼端的人,才能够证得佛果」,他也不会认为那是什么难事。他会充满想要实行该项任务之欲,而绝不会退缩。
如果他听人说:「只有能够单凭双足之力走过布满尖锐锋利之剑的宇宙而到达彼端的人,才能够证得佛果」,他也不会认为那是什么难事。他会充满想要实行该项工作之欲,而绝不会退缩。
如果他听人说:「只有能够单凭双臂之力,在一整个长满有尖刺之藤的宇宙斩出一条道路而走到彼岸的人,才能够证得佛果」,他也不会认为那是什么难事。他会充满想要实行该项工作之欲,而绝不会退缩。
如果他听人说:「只有在地狱里被折磨了四阿僧袛与十万大劫之后才能够证得佛果」,他也不会认为那是什么难事。他会充满想要实行该项工作之欲,而绝不会退缩。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南宫玉宸”
本文概览:你好,佛教的世界观世界分为心和心外之物身体是身外之物心外之物是随缘的缘就是条件事物随着条件的生成而生成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条件的灭亡而灭亡所以不具有永恒性和真实性肉身不坏等...
文章不错《妙智菩萨真的是肉身不坏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