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本院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三年级下学期(48学时)至四年级上学期(27学时),总共75学时。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吴伟仁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上、下册)。一、“史选论”结合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从1995年开始,将“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读”两门课程合并。文学史部分由教师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提前布置学生自己阅读;教师课堂上重点分析、讲解不同时期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教学内容的革新一方面避免了史选脱节的弊端,增强了“史”与“选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借助文学史知识来理解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课堂上无需再详细地介绍文学史,可以将这一部分时间用来分析、讲解作家的作品,从而缓解了文学课课时不足的矛盾,适应了新的形势的要求。
鉴于目前尚未给学生开设文学理论方面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我们结合选读的学习传授一些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阐释文本。
二、“自主、提问、讲授、讨论、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我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划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课前,组长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中“史”的内容,预习课堂上教师要讲授的选文,并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上,教师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在讲授选文结束后,教师针对选文的语言或艺术特色出1-2个思考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课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文学批评方法对某一选文或文本进行探讨分析,在下次上课时由各小组推荐代表报告讨论结果。
三、“多元评价”的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学生学习方式乃至知识、能力和素质形成与提高的杠杆。为此,我们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多元评价”的考核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为辅,实行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课堂小组讨论、课后自主及合作学习、课程小论文的情况;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以作品赏析和论述题型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文学欣赏、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多元评价”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导引,这种考核方式筛选出的优秀生不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录音机”,课堂笔记的“复印机”,而是知识、能力、素质、创造性俱佳的好学生。 是高等学校英语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它是构建英语学科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阐述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目的主要使英语专业的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尤其是英语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学习语言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以英语为研究对象,全面地向学生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英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主要方面,把握语言与思维、语言与语境、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教学、语言与文体等各种关系,并提高对语言的重要性认识。拥有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教授语言,同时也为他们今后做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使用胡壮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语言学教程》和张杰主编、安徽科学与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英语语言学要略》作为教材。在教学手段上对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灵活,而且节省时间,信息量大,教学效果较好。同时对“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也进行改革。除正式授课外,采取专题讨论会、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网上查询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知识的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方面做出探索与尝试。今天的《英语语言学》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品牌优质课程之一。 《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是高师英语专业量大面广的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学生对影响语言学习诸因素的认识,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了解其理论依据;提高学生对语言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的理解,并且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教学中,使其能够胜任未来的英语教学工作。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获得本专业必备的教育、教学理论,形成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内容包括英语教学论、走进新课程专题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三个模块。本课程不仅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建立在语言学、语言习得、教学论、社会学及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上的语言教学的规律和原则,也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实习及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通过反思、讨论、探究和实践,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意识,培养学生对教学研究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为将来学生的自我持续提高和发展打下基础。
本课程开设时间较长、师资力量雄厚、施教经验丰富、教学过程规范、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已成为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具有较大影响与示范作用的课程。本课程组有两名英语教学论方向的教授,外语学院拟申报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主要以学科教学论方向为特色,省内已有的硕士点尚无该方向。本课程以其前瞻性的目标定位,系统性的结构设计,深厚的研究基础,新颖丰富的课程内容和资源,精细的实施过程,显著的效果,处于安徽省同类课程的领先水平,起到了引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外语学院院长期以来找准自己的定位,结合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彰显师范特色,我院被评为安徽省第一届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我院英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叔东俊”
本文概览:是本院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三年级下学期(48学时)至四年级上学期(27学时),总共75学时。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吴伟仁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文章不错《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精品课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