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运动中: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 是一个常数 (aT?)
讲解一下:
比如: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
这些就是连续的,相等的时间间隔 (都是1秒钟,即 T = 1s )
第二秒内的位移 与 第一秒内的位移 相差 一个 aT?
即:X(2) - X(1) = aT? = aT?
第三秒内的位移 与 第二秒内的位移 相差 一个 aT?
……
AB:X(1) 第一个0.1s的位移 T = 0.1s
BC:X(2) 第二个0.1s的位移 T = 0.1s
根据前面的结论:
BC - AB = X(2) - X(1) = aT?
8 - 4 = a0.1?
AB = 4 单位?BC =8 单位?
如果是cm的话。
上式为:
0.08 - 0.04 = 0.01a
a = 4m/s?
所以只要知道那些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算加速度了。
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T=4*0.02s=0.1s,相邻的相等时间的位移分别为5-2=3cm、9-5=4cm、5cm、6cm,它们的差都是1cm,根据1cm=a*0.1^2,可得a=1m/s2,
vb=AC/(2T)=5cm/0.2s=0.25m/s(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过程的平均速度),v=(14-5)cm/0.2s=0.45m/s
高一物理 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求步骤!!
如果你能求出平均速度,然后用a=Δv/Δt这个公式是可以算出加速度。
别人的回答是他把测出任意连续三个点间的距离,然后除以总时间2t(设每两点时间是t),然后得到速度.
但无论是你的方法,还是那个人的方法都不是最简单的。最简单的方法是Δx=at?0?5.然后一步算出来
这个公式是你在纸带上随便找到几个连续的清楚的点,记第一点为0,第二点为1。。以此类推。然后X1=第二点到第一点的距离,X2=第三点到第二点的距离。
然后设第一点的速度为0,所以X1=0.5at?0?5
因为第一点速度为0,所以第二个点的速度为V1=at,然后X2=V1t+0.5at?0?5=at?0?5+0.5at?0?5
最后得到Δx=X2-X1=at?0?5,但为了减小误差,一般都用5个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X4-X1=3at?0?5
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加速度怎么求
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T=2*(1/50)s=(1/25)s
6段位移,偶数段,所有数据均可用
a=[(s?+s?+s?)-(s?+ s?+ s?)]/(3T)?
=[(9.61+8.95+8.33)-(7.68+7.05+6.41)]*10?/(3*1/25)? m/s?
=4m/s?
公式推导(约定[]表示下标,即s[1]表示s?):
由匀变速运动的判别式Δs=s?- s?=s?- s?=……=s[n]-s[n-1]=aT?,得a=Δs/T?
推论:s[m]-s[n]=(m-n)aT?
题目中,m-n=3,则Δs=3aT?,a=Δs/(3T?)
a?=(s?-s?)/(3T?)
a?=(s?- s?)/(3T?)
a?=(s?- s?)/(3T?)
取平均值
a=(a?+a?+a?)/3=[(s?+s?+s?)-(s?+ s?+ s?)]/(3T)?
公式如下: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s=v?t+1/2at2,其中,Δs表示位移,v?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公式中的Δs=aT2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简化形式,适用于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如果加速度为负值,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奥特号的签约作者“宰俊轶”
本文概览:匀变速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 是一个常数 (aT?)讲解一下:比如: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这些就是连续的,相等的时间间隔 (都是1秒钟,即 T =...
文章不错《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求速度》内容很有帮助